首頁 > 產業(yè) > 正文

浙江鍛造能源體系韌性 提升“氣候洞察力”

新華財經|2025年09月12日
閱讀量:

坐擁能源資源小省、消費大省雙重身份的浙江,面臨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的挑戰(zhàn)及高溫、臺風等極端氣候的威脅,在構建更有韌性的能源體系方面打造了“典型樣本”。

白露已過?;乜唇裣模珖欢认萑搿罢艋\模式”。浙江也是如此,特別是8月,平均最高氣溫35.8℃、高溫日數(shù)22天,比常年偏高2.9℃、偏多13天。

夏季全社會用電負荷也維持高位。除經濟增長等因素外,最直接的影響就屬高溫。入夏以來,截至8月底,浙江省地兩級負荷合計59次創(chuàng)新高,全省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有74天破億、4次刷新紀錄、沖至1.31億千瓦的歷史峰值。

近年來,隨著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的深入構建,電力系統(tǒng)與氣象氣候更加深度耦合?!案咝履茉凑急取?,讓電力供給的氣象敏感度明顯提升。

在這一背景下,坐擁能源資源小省、消費大省雙重身份的浙江,面臨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的挑戰(zhàn)及高溫、臺風等極端氣候的威脅,在構建更有韌性的能源體系方面打造了“典型樣本”。

從今夏成功應對高溫大負荷考驗的實踐看,浙江探索建設氣候適應型能源系統(tǒng)的路徑逐漸清晰。

讓盤子更大更穩(wěn)。強化機組和燃料管理,度夏統(tǒng)調火電機組出力達5843萬千瓦,其中統(tǒng)調煤電出力達4879萬千瓦,均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同時積極爭取省外來電,今夏外來電最大達4780萬千瓦。賓金、靈紹、白浙三回特高壓直流在晚峰關鍵時段也實現(xiàn)同時滿功率運行。

讓供給更低碳。浙江傳統(tǒng)能源清潔化加速,新能源出力不斷增加,度夏前完成1250萬千瓦風光儲資源投產,在度夏期間發(fā)揮了實效。今夏高溫高輻照天氣下,光伏發(fā)電條件較好,浙江光伏最大出力達3785萬千瓦,比去年同期增加出力超過1200萬千瓦。7月至8月,浙江光伏日均最大出力超過3000萬千瓦,成為午峰保供的關鍵,有效避免了“午峰晚峰電力雙缺”的局面。

讓調節(jié)器更靈活。加強網側儲能、抽蓄靈活調用,夏季儲能最大充、放電功率均超過220萬千瓦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;抽蓄最大充、放電功率均超過900萬千瓦,有力提升系統(tǒng)“頂峰填谷”的能力。

還有更多看不見的“清潔電廠”——虛擬電廠在“拔地而起”。不同于傳統(tǒng)電廠靠煤發(fā)電,虛擬電廠通過聚合各類分布式資源,整合為統(tǒng)一調度的“城市電力調節(jié)池”,讓“發(fā)電”更綠色、經濟。今夏,浙江累計吸引30家虛擬電廠參與,最大響應負荷達92萬千瓦,相當于瞬時“喚醒”一座中小型火電廠的供電能力,累計響應電量約1000萬千瓦時。

用能習慣也經引導而改變。從今夏浙江負荷曲線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午峰最大負荷大幅增長,但晚峰最大負荷增量略偏小。浙江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計劃處副處長沈紹斐表示,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用戶側儲能、電動汽車等負荷快速發(fā)展,受分時電價政策、省內現(xiàn)貨市場價格等方面引導,部分靈活負荷從晚峰轉移至午間低谷時段。此外,今夏還有1600余戶工業(yè)企業(yè)把32天的集中檢修放在尖峰期,助力電網調節(jié)負荷。

與此同時,電力輸配側致力于提升基礎設施強度,浙江電力氣象中心依托AI技術持續(xù)進行預警研判,盡可能減弱臺風等氣象災害對電網的影響?!霸淳W荷儲”互動升級,多能互補與柔性調節(jié)日臻完善。電力系統(tǒng)越來越貼近氣候特性,電網韌性得以加強。

未來,能源與氣象氣候的融合將持續(xù)加強?;诖耍谛履茉春拓摵深A測方面,國網浙江電力持續(xù)推動“電力+氣象”合作深化,獲取時間尺度更長、顆粒度更細、精準度更高的輻照度、風速、氣溫等預測信息,提前預判高溫、極寒等氣候風險,提前預判節(jié)假日氣象條件,獲取高精度的未來14天網格化數(shù)值氣象預報。在深化電力氣象“防災減災”方面,浙江也正在努力加強對強風、暴雨、冰凍等災害的微尺度精細化預測預警。

電力氣象的“資源共享”十分關鍵。放眼浙江,新能源分布廣,大量分布式光伏分散在寧波、嘉興和杭州地區(qū),集中式光伏在浙西南偏遠山區(qū),風電則富集在沿海。未來,浙江將繼續(xù)深化氣象電力協(xié)同聯(lián)動機制,強化站點數(shù)據(jù)共享與信息化建設。

與此同時,浙江也將不斷增強供需兩側基礎,合理規(guī)劃構建浙江“強交強直”主網架,加強新能源高占比、源荷高度不確定性和極端氣象等多場景研究,用好現(xiàn)貨市場帶來的系統(tǒng)增量,融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提高虛擬電廠等靈活資源參與電網互動能力,科學配置儲能,增強多時間尺度、多應用場景的調節(jié)能力。

以“低碳”治理氣候,以“韌性”適應氣候,浙江正走出一條更加安全綠色經濟的能源發(fā)展之路。

?

編輯:董時珊

?

版權聲明:未經新華財經書面授權許可,嚴禁任何個人或機構以任何形式復制、引用本文內容或觀點。

免責聲明:新華財經(中國金融信息網)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。任何情況下,本平臺所發(fā)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。如有問題,請聯(lián)系客服:400-6123115

傳播矩陣